一线城市,照样囊中羞涩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1.6%,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4%。广州和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倒是没下滑,分别同比增长了0.1%和0.7%,但也远远落后于全国3.3%的同比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消费的重要表征数据,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的消费在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早在今年6月份,很多人就注意到了一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疲软。在6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6.3%、9.4%、9.3%、2.2%。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也就是说当月一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仅全都没能跑赢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都在下滑。
当时就有人试图对这些非同寻常的数据作出了解释,比如由于“618”购物节在今年被拉长,很多优惠5月份就能享受,致使原本属于6月份的消费被前移。
另外还有一些反常的经济数据,比如6月上海汽车出口同比腰斩,新车销量也同比下滑三成。
有人据此推测,由于很多国家对进口的中国汽车进行种种限制,以至于不少来自于上海的汽车是通过“平行出口”的模式,将国内的新车在国内完成车管所的登记注册后,再以二手车的形式出口到国外,用这种方法出口的“新车”也计入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以当上海汽车出口下滑的时候,上海新车销量也会大幅下滑,就是“平行出口”的汽车少了。
网购促销提前和“平行出口”大幅下滑,或许可以解释6月一个月内一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下滑,但放到前三季度来看,这两个因素怕也难说起了太大作用。
如果把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拿出来看,倒是可以部分解释一线城市消费增速跑输全国大盘。
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北京、上海以及广东省的增速在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倒数前三,收入增速本来就跑输了全国大盘,也就是说,一线城市有很多收入增长不够快、对收入增长信心不足的人,消费低迷也就很正常了。
一线城市消费疲软,影响较为严重的是当地的商业业态。
比如北京本地的乳业巨头三元牛奶,在北京前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了43.4%;同期,上海本地乳业巨头光明乳业在上海销售额同比下滑6.92%。
还有就是本地的餐饮业,今年八月就有报道称,北京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暴跌88.8%,利润率低至0.37%;上海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营业利润为-7.7亿元。
到了今年三季度结束,餐饮业的下滑仍然明显,北京餐饮收入同比下降5.1%。
当然,也有好消息,那就是从三季度的9月份开始,消费似乎有了反弹迹象。
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月同比增速只有2.1%,9月同比增速则回升到3.2%。
到了10月,国庆期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7.9%,打响了开门红。随着A股的上涨,也有不少人对未来恢复信心,愿意多花钱了。
北上广深,最近也在加大力度发放消费券,不仅涵盖餐饮、电影等线下服务领域,还有家电、汽车等补贴,有望刺激消费增长。
10月1-27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81.2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9%,也比9月同比增长2%的增速要快。
相信无论是全国,还是一线城市,消费应该会稳步恢复,走出低谷。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