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闽水情意浓——闽黔携手共谱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黔山闽水情意浓
——闽黔携手共谱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6月3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启程赴广东省、福建省学习考察,闽黔两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再次携手,谱写一曲高质量发展的“山海协奏曲”。
福建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贵州与福建渊源深厚,两省人文和经济发展各有特色,但两省同为革命老区、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同属泛珠三角区域,两省山海呼应、心意相通、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广阔。
近年来,闽黔两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泛珠区域合作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方位合作,在产业、劳务以及教育等重要领域协作共进、成果连连。
闽企进黔 产业升腾
全球知名的福建民企宁德时代项目基地在贵州落地生根,是新时期闽黔协作的标志性事件。
2021年10月,宁德时代与贵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贵州拥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投资贵州是宁德时代重要的战略举措。”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
总投资约70亿元、设计年产能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的宁德时代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于去年10月实现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实现量产后,宁德时代在贵州将逐步形成产业生态,助推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实现新发展。
6月3日,福泉厦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华旭一早便来到了办公室,向员工了解上个月项目推进情况,针对近期的项目建设进行审查,而手机里传来一条道路拓宽工程启动消息则让他欣喜不已。
“福泉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刘华旭表示,区位的优势、丰富的资源、完整的产业链,是吸引厦门厦钨新能源在福泉谋划布局新能源材料产业的重要因素。企业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建成投产,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10亿元。
2016年年底,在遵义道真考察后,闽商张和贵在道真注册资金1亿元,成立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集研发、栽培、技术培训、加工、配送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高科技食用菌工厂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几年下来,公司一期工厂建成杏鲍菇生产线4条,年产杏鲍菇5.3万吨;二期工厂鹿茸菇生产线已投用,日产鹿茸菇100余吨,以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年产值3亿余元。
劳务协作 民生提质
在位于福州市滨海工业区长乐松下开发区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黔籍务工人员近千人。近年来,在福州市人社局的牵线搭桥和贵州人社部门的配合下,该公司不断吸纳黔籍务工人员。
“得益于福建和贵州大力开展的劳务协作,这些年公司在贵州招聘到许多合适的人才,技术人员和普工都有,公司也尽力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目前稳岗效果还不错。”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人事部招聘负责人说。
据贵州省驻福建省劳务协作总站负责人介绍,贵州人社部门探索搭建劳务协作“省级总站+市级分站+县级工作站”三级服务体系,目前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设立劳务协作站,通过政府+市场、线上+线下、省内+省外联动的方式,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他们稳定务工。
福建是贵州劳务输出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两省人社部门的通力协作,建立劳务协作工作机制,通过劳务协作站开展劳务对接,共同促黔籍在闽务工人员稳在当地、稳在企业、稳在岗位、稳定增收,贵州对闽劳务输出效果明显。
教育帮扶 倾情相助
“能够参与助力贵州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实现从0到1,亲眼见证两校合作开花结果而感到骄傲自豪。”2007年,卢琳璋作为厦门大学首批派遣干部之一,挂职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负责引领数学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2006年,贵州师范大学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高校。18年来,在厦门大学的帮扶下,贵州师范大学的师资队伍水平逐渐提高,人才结构日趋完善。
截至目前,贵州师范大学共选派120名教师赴厦门大学脱产进修访学,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专业师资后备力量;厦门大学为贵州师大培养博士研究生157名,进一步改善了学校人才队伍结构。
2022年7月,厦门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签署新一轮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厦门大学充分发挥办学实力优势,在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帮助贵州师范大学,进一步增强贵州师范大学核心竞争力,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将积极争取厦门大学对贵州师大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努力使贵州师大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再上新台阶。”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肖远平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