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为何瞄准新能源商用车?
11月26日,广汽集团发布了新能源商用车战略,锚定2030年营收300亿元的发展目标,加速向智能新能源商用车转型。
像广汽集团这样在商用车领域布局的车企不再少数,“商乘并举”成为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中的策略之一。
究其原因,一方面,乘用车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牟定商用车领域有望实现“换道超车”;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商用车这一市场带来的潜力还有待挖掘。
布局商用车,有迹可循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宣布了面向2030年广汽商用车的“135”发展战略。
具体来看,“1”是一个目标,力争到2030年,营收规模达300亿元,成为新能源商用车行业的中坚力量。
“3”是三大引擎,打造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和用户生态三大发展引擎,驱动商用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全面发展。
“5”是五大战略措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效灵敏的人才队伍。精研场景定义汽车,构建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矩阵。整合广汽的资源优势,创新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搭建产业合作联盟,营造共生共荣共享产业生态。立足湾区放眼全球,积极拓展国际商用车市场。
从“135”发展战略中,不难看出广汽集团对今后商用车发展的长远布局。此外,针对商用车的新能源与智能化产品,广汽集团已有具体的进展。
当天,广汽集团发布了全球首款针对短倒场景正向研发的新能源重卡广汽商用车T9,以及广汽孵化的祺迹汽车首个规模化应用智驾平台祺迹L平台。此外,基于祺迹L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祺迹Robobus L60也同步亮相。
事实上,广汽集团在商用车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
今年1月24日,广汽集团就曾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日野股权调整的议案》,拟对广汽日野进行股权调整,并实施员工股权激励。
根据上述议案,广汽日野将由广汽集团、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广州氢云新能源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股89.72%、4.83%、5.45%。同时,三方股东将按新股比共同增资近7亿元,助力广汽日野向新能源转型。本次股权调整后,广汽集团成为广汽日野最大的股东,主导广汽日野后续经营。
赛道潜力大,未来可期
据悉,广汽日野拥有十七年高端合资重卡生产制造积累的宝贵经验,而广汽集团在新能源三电、智能化以及能源生态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此次发布新能源商用车战略,可以整合广汽日野与广汽集团的优势,共同为商用车赋能。
纵观全球,外资品牌如大众、奔驰、雷诺、沃尔沃、福特等企业都是“一标两车”、“乘商并标”、双腿走路。在国内市场,一汽、东风、长安等大型央企,以及比亚迪、奇瑞、吉利等民企也都是如此。
目前来看,广汽集团也将举全集团之力支持广汽商用车的发展,商乘并重、商乘联动、商乘共荣。
那么,为何车企频频将目光转向商用车领域?
一方面,目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向智能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连续三个月超50%,10月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也跃升至24.4%,正处在快速崛起的关键阶段。
另一方面,商用车是交通领域重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大力发展低排放甚至零碳排放的商用车已经成为交通运输业减碳的核心。数据显示,仅占汽车整体保有量12.3%的商用车,碳排放占比却达到了56%,成为减排的重点,因此新能源商用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去年10月份发布的《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1.0》,以2030年为界,我国商用车将从以传统内燃机节能低碳路线为主,过渡到以新能源商用车为主的发展格局。预计到2030年,电动重卡市场容量将达到52.5万辆,燃料电池重卡市场容量15万辆,电动轻型商用车市场容量将达到214万辆。
广汽集团的新能源商用车战略,瞄准了新能源与智能化两大增长点。根据规划,2025年将正式量产第一代、纯电平台的旗舰产品,未来将陆续推出涵盖纯电和氢能等动力形式的重卡和轻商产品。之后,还将积极推进广汽日野引入战略资本,打造更加市场化的竞争机制。
随着车市内卷渐入白热化,更加残酷的淘汰赛正加速到来。广汽集团能否走出独具特色的“商乘之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